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人類每年消耗地球資源,地球需要1.5年才有辦法恢復,如果不改變,2030年就需要兩個地球,才有辦法生活。
因此,轉型循環經濟思維,並非只是產業本身或企業本身的事,而是國家整體甚至是全球化的趨勢。無論是產品、企業、產業到國家,都可以應用循環經濟思維,將廢棄物轉換成資源,提高生產效率,達到「零廢棄、零污染」的目標。其中很重要的是「產業共生」的規劃。
產業共生的理念
產業共生最重要的價值,是連結企業與企業間的信任,從競爭轉變為互利共生的模式。顧名思義是整合不同產業形成聚落,水、金屬、副產品、原料、基礎建設等資源互相交換共用,效法自然界循環再生的系統,減少廢棄物的產量、降低生態衝擊,讓經濟發展與環保並進。
過程中,除了能節省能源浪費、提高效益之外,促進產業資源共享、資訊透明、互信合作,企業可以重新檢視產品設計、製程,讓企業文化與商業模式順利轉型。
在產業共生的模式下,「廢物=資源」,透過異業合作,形成跨領域的資源網,達成雙贏。
丹麥怎麼做?
國際上有許多運作良好的產業共生地區,企業與社區結合,互利雙贏。其中丹麥的卡倫堡工業園區,是很值得參考的案例。
經營情況
卡倫堡市距離首都哥本哈根約105公里,是丹麥第3大港——卡倫堡港。
卡倫堡工業園區從1960年代開始發展煉油廠,因地下水不敷使用,基於商業考量,與居民協商共用湖水。70年代煉油廠將多餘的煤氣提供給鄰近石膏廠使用,煉油廠廢氣經過石膏場使用轉化為乾淨氣體,以及與能源廠調節分享水資源,逐漸形成產業共生雛形。
70年代也引進電廠,為解決用水需求,與其他工廠簽約互牽管線分享水資源,電廠利用汽電共生發電,空氣污染的飛灰,也能收集起來成為水泥廠原料,減少原物料成本。
除了工廠間的資源共享,副產品也提供農業使用,例如藥廠製程中產生的廢棄酵母及發酵污泥,提供當地豬舍,轉變為飼養所需的蛋白質,肉品品質得以提升。
「你的廢棄物,就是我的資源」工業區發展至今50年,園區中有超過30種資源連結,行程緊密的共生網絡,減少消耗、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也累積相當的成果。例如:煉油廠剩餘煤氣給發電廠發電,降低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達24萬公噸,煤炭燃燒減少三萬頓,相當於821座大安森林公園;水資源相互使用,每年園區可省下30億公升的水,幾乎等於4000座游泳池。
產業共生不僅有助於地區環境發展,也提供城市就業機會。卡倫堡市60%人口,任職於知名的酵素廠商——諾和諾德(Novo Nordisk),這間全球最大胰島素生產商的員工也居住在當地,繳稅給政府,支持政府扶持其他產業與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產業共生,除了降低原物料取得的成本、環境影響成本外,同時也延伸出周邊就業機會、提升生活品質,為社會帶來正面效應。
成功因素
產業共生,必須仰賴企業間的互信、有效率的傳遞系統,加上時間的累積下逐步成熟。
卡倫堡園區的成功,是政府、民間團體、企業共同合作的成果,目前園區已設立辦公室,讓不同產業群聚在一起,建立良好的聯繫網絡,讓每個成員各取所需,又能得到經濟效益。
台灣可以怎麼做?
台灣為發展科技,成立許多科學園區、建設基礎設備,然而有些空間並未妥善使用,而出現閒置。因此在思考園區規劃時,應該要將外部環境與環境永續經營考量進去,而非只著眼在短期的經濟利益。
目前,政府以低利貸款、水電優惠等策略,吸引企業投資,然而在永續經營的策略上,或許可以借鏡丹麥卡倫堡,整合政府、民間、企業三方面的力量,政府扮演溝通協調的角色,促進跨產業的資源共享,架構產業共生系統。
例如:企業廠房規劃最適距離、法令限定不可過多以免疊床架屋、建立平台、提高場館使用率,也可以建立起產業共生的基礎。
目前,台灣各地區缺乏資源盤點,因此第一步是要先盤點各地區現有資源(包含水、能源、生質物質、工業物質)、適合發展的產業,甚至是產業製造產生的廢棄物(廢水、廢金屬、碳排放量),利用科學化的方式整理出統計數據,思考廢棄物與資源之間,是否可作相當的轉換,再來做全盤的考量規劃。
台灣目前雖然沒有專門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但仍有發展的潛力。首先企業經營思維,須從短期經濟轉換為長期永續發展,注重長期環境成本,有效招募互補性產業,廢物可以是自己的原料,搭配完善的交通管線,讓企業間資源交流,不再只是為了租稅、水電優惠而來。
而資源整合,台灣早有經驗。高雄臨海工業區的中鋼,自1993年推動園區內資源共享與能源整合相關計畫;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工業區,近十年來也積極推動資源整合,且企業也有良好的發展,可見「零排放、零廢棄、零事故」的環保訴求,與經濟效益並不違背。
推動循環經濟園區,對產業、企業與居民,都有助益。對企業來說,產業共生省下大量廢棄物的處理成本,增加廢棄物資源化的營收,且可以相當程度的克服台灣天然資源稀少的問題;對當地居民而言,少了工廠排放的廢氣廢水,既使居住在工業區,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
而政府就是建立好資源連結的網絡,協助各產業交流,改善園區閒置率高的問題,建立永續共生的基礎!
SEMI致力於推動高科技永續發展,今年SEMICON Taiwan聚焦節能與循環經濟,特別設立「高科技廠房設施專區」及「循環經濟專區」,亦同時舉辦一系列主題論壇及商業交流活動,如果你對相關議題有興趣,請至SEMICON官網或加入SEMI Facebook 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