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科技啟動智駕創新】研討會 會後花絮報導
當代消費者需求瞬息萬變,加上各大品牌車廠競爭研發,汽車市場生態早已悄然改變。而蘊藏龐大市場商機的軟性混合電子(Flexible Hybrid Electronics, FHE) ,具備多方整合半導體、顯示面板、感測器、先進材料等跨領域產業技術的特性,將全面開啟新世代汽車設計應用浪潮!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特於12月8日舉辦「柔性科技啟動智駕創新」軟性混合電子研討會,活動邀請來自全球頂尖汽車零配件供應商佛吉亞(Faurecia)、觸控顯示技術領導企業業成集團(GIS)、創新觸控薄膜材料業者Canatu Oy等專家,一同探討軟性混合電子在智慧汽車的技術應用與未來趨勢、勾勒軟性混合電子與汽車跨界整合新火花,舉凡內裝智慧感測、智慧照明、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身體舒適性設計,以及電動車的動力傳動控制系統(EV powertrain)等皆都看到軟性混合電子技術隱身於後的重要貢獻。
圖一:SEMI-FlexTech軟性混合電子產業委員會主席暨日月光集團副總葉勇誼
SEMI-FlexTech軟性混合電子產業委員會主席暨日月光集團副總葉勇誼於會中表示,軟性混合電子兼具印刷電子和半導體之長,有效結合台灣半導體、顯示面板、印刷線路板與載板製造等優勢產業,而汽車是繼手機後下一個帶動創新的重要平台,盼產業邁向跨域發展。
圖二:佛吉亞策略夥伴及供應鏈開發總監于永浩
佛吉亞策略夥伴及供應鏈開發總監于永浩於研討會中表示,顯示器的變化將引領未來座艙邁向新紀元,在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下,智慧汽車、自動駕駛將根本性地改變駕乘體驗,無論是在駕駛、工作,或是休閒、社交的不同情景下,多功能性與個性化都將是豐富駕乘體驗的重要因素,如在人工駕駛模式下,螢幕可提供行車信息和安全信號,也可作為中控屏進行導航和媒體操作;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螢幕則會變成可供全車乘客觀看的大型娛樂螢幕、可變形儀表板的適應性螢幕、通過指尖操控輕鬆做到屏與屏之間的界面切換以適應駕駛員的不同視角需求等,顯示器的多功能性和個性化將成為未來數位駕駛座艙實現多樣化體驗的關鍵。
圖三:業成集團技術長暨執行副總陳伯綸
業成集團技術長暨執行副總陳伯綸則分享軟性混合電子在互動裝置的創新,顯示技術需求面臨典範轉移,從手機、平板、筆電、傳統3C的使用元件考量轉移至智慧場域應用(車載、商顯、工控)所需的整合互動考量,在傳統和新興市場中,擁有輕便、柔軟、耐衝擊特性的軟性混合電子元件持續被廣泛利用,未來智能坐艙除了一般車用顯示與觸控應用外,因應觸控顯示大屏/一貼多/曲面/異型/多形貌等產品外型需求、以及如智慧後視鏡、智慧天窗、手勢控制、大型透明環景內外裝資訊互動顯示應用,軟性電子能與其他感應系統進行功能整合,在產品外型上更能達到多樣創新的特性前景看好。
圖四:Canatu Oy業務副總經理Samuli Kohonen
Canatu Oy業務副總經理Samuli Kohonen則提及, Canatu的創新專利CNB™ Carbon NanoBud碳奈米棒材料則跨領域被廣泛應用,LED頭燈藉以提供更低溫卻更明亮的照明效果,但在不利在下雪的環境中照明,Canatu開發頭燈加熱薄膜,讓頭燈積雪或霧氣得已消散,其極佳的導電性能和光學特性,可將加熱功能應用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及前車燈照明,除了頭燈,該薄膜也能用於車頭雷達感之器,藉以維持雷達偵測效果,持續提供安全偵測與行駛安全。碳奈米棒材料創新技術讓智慧型3D Touch與自動駕駛功能,對於未來的自動駕駛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發揮除霧除霜除雪功能,提升安全性能。
軟性混合電子近年技術與應用陸續突破,市場成長已然加速。IDTechEx指出軟性混合電子市場在2027年前可成長至734.3億美元,台灣擁有全球頂尖的製程技術、具備完整供應鏈與生態系統,軟性混合電子的開發預期是台灣廠商發展次世代技術的絕佳契機,SEMI 長期致力於促進電子供應鏈的整體發展,持續促進台灣封裝、設備材料、顯示器等關鍵產業跨領域、跨供應鏈整合資源、推動多樣化生態系統,為台灣開創更多新興市場與機會。為協助台灣科技業者搶攻汽車應用為軟性混合電子帶來的商機,SEMI-FlexTech軟性混合電子產業委員會將在2021年正式成立汽車應用工作小組,全力促成台灣相關業者與國際汽車供應鏈合作,盼攜手產業邁向跨領域發展。
更多關於SEMI-FlexTech資訊,請洽SEMI陳薈宇 Helen Chen 小姐,Email: hchen@semi.org 電話:03-5601777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