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574268839740120&amp;ev=PageView&amp;noscript=1">

協助企業綠能轉型 台灣智慧儲能勢在必行

【智慧儲能  全面升級】線上論壇會後報導

看齊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於今年正式上路,其中的「用電大戶條款」規定大型電力用戶需設置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裝置。因應法規變化同時著眼此產業需求,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5月27日舉辦了【智慧儲能 產業升級】線上論壇,特別邀請到台達電子以及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產研界代表,以「台灣智慧儲能發展與系統應用」為題,深度剖析智慧儲能領域最新發展趨勢。(點選下方影片觀看完整論壇內容)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研究報告指出,2050年時,電力占整體能源消費比例將從現今的20%提高到49%,屆時電力將取代煤油、天然氣,成為人類最主要使用的能源型態。同時,隨著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再生能源電力將占整體發電量的86%。除了再生能源佔比逐漸升高,電力系統數位化也是能源產業的一大趨勢。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陳彥豪認為,台灣的能源系統趨勢扣合國際轉型脈動,逐步走向綠電當道。除了「用電大戶條款」係針對用戶端的法規,《電業法》亦有所要求:電力系統業者除了依據用戶實際需求供電外,也須預先準備額外供電容量(備用供電容量,Capacity)。無論從用戶面或系統面來看,智慧儲能在台灣的發展擁有可期成長力。

再生能源成主流 需要儲能系統穩定電網

陳彥豪也以著名的鴨子曲線(Duck curve)說明,風力、太陽能發電均屬於間歇性能源,時間與季節變化都將影響發電表現,導致尖峰負載與再生能源發電量之間存有落差。落差愈大的電力系統,就愈需要儲能系統協助進行電力調度。

台達電子智慧能源解決方案處長艾祖華認同陳彥豪的看法。他以實務經驗舉例,儲能系統於系統端的三大主要應用分別為尖峰用電調節(peak shaving)、移轉系統負載(Load shifting)以及太陽能穩壓(PV Smoothing)。前二者透過儲能系統,將尖峰用電移到離峰時段,如配合時間電價、需量反應計畫等獎勵誘因,可達到企業節約電費、同時減少電力系統負荷的雙贏局面。而太陽能穩壓則是針對再生能源的不穩定特性,透過儲能進行調節,幫助電網達到供需平衡。此外,2025年再生能源陸續併網後將需要大量儲能設備進行頻率調節(Frequency Regulation)與電力備援(Backup Power),及早部署智慧儲能系統將助企業贏在起跑點。

艾祖華補充說,因應電力自由化,近年電力系統面臨極大轉變:原本的集中發配電將去中心化,分布式電站可望成為主流配電裝置;電力也不再是單向輸送,用戶端也可能擔任發送電力角色。當傳統電網型式被打破,儲能系統在智慧電網或局部微電網便有了許多應用、發揮的空間。

企業安裝儲能設備 落實能源管理最先鋒

2-19021512
建築是智慧儲能最先大放光彩的應用端,企業除了可透過儲能系統進行建築能源管理之外,也能另行安裝台電提供的輔助服務,比如台電今年釋出的15MW調頻備轉標案,便是針對每日電網上上下下的調頻需求所釋出的儲能系統應用。此外,未來電動車數量預估將持續增加,屆時儲能系統將在充電站扮演「削峰填谷」的角色,為車體提供大量且充足的電力。

艾祖華也看好企業安裝儲能設施後發展微電網的效應。他提到,當發電、輸配電與儲能都在用戶端完成,便構成用電效率最佳的微電網。微電網不但能減少電力設備採購成本,更可降低大電網的負載,汙染排放與線路損失也降至最低,儲能系統跟再生能源達到相輔相成之綜效。

展望智慧儲能產業未來,陳彥豪認為,未來能源系統可分成電力、天然氣、液態燃料、冷熱與能源載體共五大系統,這些能源將直接轉換為電力,透過智慧能源整合平台與商業模式整合平台,送達用戶端。當電力系統走向環保與智慧化之途,數位化的量測控制機制將被建立,盤根錯節的能源系統調適至最佳化應用,已運作百年的傳統能源系統,與新系統進行價值鏈整合後,將可創造出更多元的應用。

SEMI能源產業部也看好並支持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尤其呼應520總統就職典禮宣示「加速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將全力協助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綠能中心。10月即將登場的Energy Taiwan便是由SEMI和外貿協會共同打造全台最完整的國際綠能平台,展示太陽光電、風力能源、氫能與燃料電池、智慧儲能應用等四大特色展區,並集結國內外能源業者買主與技術專家共襄盛舉。立即參展報名、掌握商機!

3.png

 

 

Comment

 

歡迎訂閱 Flex Taiwan 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