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574268839740120&amp;ev=PageView&amp;noscript=1">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系統的關鍵技術

 

什麼是工業機器人?有哪些種類?

工業4.0是未來製造發展的重要趨勢,其中「自動化生產」是關鍵發展之一,要建立自動化生產系統,就得應用「工業機器人」,創造符合市場需要、超高效益的製造流程。

 

什麼是工業機器人?根據美國機器人協會的定義:機器人是指可以重複改變程式,具有多功能的機械手臂,經由改變程式來執行移動物料、工件、工具,或其它特殊裝置的工作。

 

一般來說,工業機器人是固定在工廠內使用,擁有移動線性或門式結構,是一個能夠自動控制的多功能三軸以上機械手,操作者透過程式編排控制機器人的運行,讓機器人順利精準的執行工作。

 

而服務機器人,也是近年一直被討論的對象之一。服務型機器人則有較高的移動性、功能多樣性,提供半自動或全自動服務,讓使用者生活更加便利。大多數的服務型機器人不需要有機械手臂,只需要有控制器控制運行,可以應用在相當多領域。

 

工業機器人可分為五大類:

一、單軸機器人

單軸機器人的傳動方式分為兩種——滾珠螺桿傳動、同步齒形帶(簡稱:同步帶),相同的是,皆是直線導軌做為導向,搭配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來執行不同領域的定位、移動、搬運等等工作,並且可還其它類型機器人搭配,成為兩軸、三軸等機械模式。

 

目前單軸機器人大多應用在半導體、家電、醫療、汽車、包裝、點膠機、焊接、切割、檢測等自動化等領域,台灣上銀在單軸機械人技術全球第三。

 

二、直角坐標機器人

直角坐標機器人,是限定在XYZ各座標的長度範圍內進行搬運、取放等工作,可應用在射出成型機取出用手臂、移動並定位、堆疊、鎖螺絲、切割、裝夾、壓入、插取、裝配、自動藥房等領域。

 

目前台灣相關企業約有80家,並有至少40家以上相關業者,可以設計開發直角機器人,例如天行自動化(Alfa)與台灣精銳(Apex)就在射出成型機取出用機械手臂領域,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三、水平多關節(SCARA)機器人

水平多關節機器人(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縮寫SCARA)是特殊類型機器人,負載小、速度快且靈活,擁有圓柱座標,沿XYZ方向的平移,繞Z軸旋轉。

 

水平多關節機器人大多應用在需要快速分揀裝配的3C產業、食品業、IC產業的晶圓、面板、電路板的領域。目前發展水平多關節機器人的企業如EPSONIAIDENSO、台達電、東佑達、上銀等,皆有相當的專業水平,協助製造廠建立自動化系統。

 

四、垂直多關節機器人

垂直多關節機器人的特色是自由度相當高,幾乎可以在任何有軌跡角度的環境下工作,如汽車零組件、電子產業,也因為具有三維運動的特性,可以做到高階非線性運動,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機器人種類。

 

台灣上銀、鴻海、和樁都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六軸多關節機器人,只是因為零組件需進口,因此目前價格偏高。

 

五、並聯式(DELTA)機器人

並聯式(DELTA)機器人是透過平台上的三組結構帶動機械手臂運行,可以搭配第四軸作為旋轉軸,進行其他工作,一的機器人通常可抵得上4-6個人工的工作,為企業省下不少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其特色為構造簡單,移動路程短,速度快、精密度高,食品業、電子檢料、製藥、包裝等領域很常見。 

 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應用之關鍵技術零件

發展工業機器人,必須掌握三大零件技術:減速機、伺服馬達、控制器,約佔機器人成本6-7成,是轉型自動化製造的重要關鍵。

  • 減速器

減速器連結電動機、內燃機等動力來源與機械,透過輸入軸上小齒輪齧合大齒輪,增加力矩達到減速的目的。減速器的關鍵是可靠度、高精度、高剛性,通常一台多關節機器人需要4-6台減速器,在工業4.0智慧製造的趨勢下,減速器市場需求增加快速。

 

然而,因為研發製造需投入相當高的成本,但是獲利回收的時間很長,因此國際間自行研發的品牌並不多,日本納博特斯克(Nabtesco)及哈默納科(Harmonic Drive)佔了全球七成的市場。

 

伺服馬達是工業機器人的動力來源、機器人的心臟,分為馬達本體與運動控制系統兩部分。目前全球企業如日本松下、摩川、安川、三菱、三洋、富士以及歐美廠商如德國倫茨(Lenze)、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東元、台達電,在市場皆有不錯的表現。

 

  • 控制器

控制器分為軟體演算法系統與硬體工業控制板卡兩部分,目前全球機器人大廠EPSONDENSOTOSHIBA、工研院、研華寶元、新漢等廠商,皆有研發控制器、生產自有品牌的機器人,皆有不錯的成績。

 

台灣機器人發展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瑞士ABB、日本發那科FANUC、德國庫卡KUKA、日本安川YASKAWA等企業,然而,目前台灣的機器人發展,在三大零組件的技術上遇到瓶頸,產品仰賴進口,成本偏高,讓台灣自有品牌的機器人價格競爭力較低。

 

所以在未來,台灣需要認清自己的優勢,持續累積製造能量,厚植ICT產業基礎,培養自行開發機器人的研發能力。

 

利用工業機器人取代單調勞力的工作已經是全球趨勢,行政院勞動部修正「工業用機器人危害預防標準」、「協同作業機器人作業安全評估要點」,修正「因工作者碰觸致對操作機產生衝擊力時,能自動停止運轉」等規定,展現對人機協作安全的關切。確保作業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協助企業引進工業機器人,建立自動化系統,轉型進入「人機協作元年」。

 

面對工業機器人趨勢,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也連結相關會員企業,透過展會、論壇等活動,建立交流平台,期待未來企業能有更好的發展。

 

 

Comment

 

歡迎訂閱 SEMI Taiwan 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