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報告,全球能源結構正在改變,2019年起,全球離岸風電新增裝機量將達到6.3GW,同比增長75%。而全球20處離岸風電最佳地點,就有16個在台灣海峽,可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位於全球領先戰略位置。有鑑於此,SEMI能源產業部於5月24日以「驅動台灣風能產業鏈之契機與願景」為題,邀集產官學研討論離岸風電市場動態與未來展望,並且剖析核心技術商機。
兩大風機系統業者西門子歌美颯與三菱重工維特斯均針對風機發展現況與未來作出不同面向的分享。西門子歌美颯在地化經理楊米可表示,該公司的在地化策略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協助台廠提升技術以獲取離岸風電訂單,比如西門子歌美颯就向上緯採購樹脂材料,完成首批離岸風機葉片製造。第二階段則是牽線讓台廠跟國際供應商攜手縮短技術落差,如金豐沖床就與韓商CS Wind聯手,協助西門子歌美颯兌現2021年塔架達到100%本地化的目標。待台廠累積一定實力後,第三階段就是供貨給其他國家離岸風場,比如永冠能源科技集團就躍升為西門子歌美颯在亞太地區的離岸風機鑄件供應商。
而風機大型化是未來趨勢,因不但可帶來更大的發電效率,也能降低單位成本。三菱重工維特斯業務總監孫格偉針對風機技術發展近況提出說明,三菱重工維特斯風機平台已快速升級為直徑174米的葉輪,約略是台北美麗華摩天輪的三倍大。此外,孫格偉還表示,陸域風場蒐集到的夏季風速、風向資訊,可應用於離岸風場的系統調整,克服亞太區風機必須具備的抗颱功能。
風機大型化既成趨勢,哪些項目是最直接的受惠者?天力離岸風電科技總經理徐傑輝認為,台灣將成為亞太葉片供貨中心。他解釋說,兩大風機系統廠僅在丹麥跟歐洲設有葉片廠,巨大葉片要從歐洲運送至亞洲,運費讓整體成本暴增兩成,勢必在亞太地區尋找葉片供貨中心。不過,目前,亞洲只有印度與中國設有葉片廠,前者沒有出口能力,後者在8MW以上產品落後台灣。因此,台灣出線的機會相當高。
此外,葉片材料國產化的熱門項目,落在葉片的碳纖維複合材料以及作為黏著劑的樹脂材料。上緯國際投資控股董事長特別助理郭世榮根據實績經驗,分享未來熱門材料特性,其中樹脂材料必須經得起更長的使用次數,碳纖維複材則是越輕越好,鋪成工藝時間越短越好,這樣風機運行壽命更長,進一步降低整體設計成本。
至於業界都關心的技術規範與產品認證,德國萊因大中華區工業服務總經理陳燕說明,目前風電產業並沒有強制性的QE、QC檢驗規範,而是製造商與最終用戶協調溝通後,再由獨立第三方進行客製化的驗證。德國萊因在中國設有葉片測試實驗室,針對台灣市場的驗證需求日增,將逐漸增加台灣人力並加強與在地測試中心的合作,協助台廠建立安全、高品質、與成本競爭力的本土風電供應鏈。
SEMI能源產業部從創能、儲能、節能與智慧系統整合等四大方向,協助促進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並建立產官學研間對話交流的平台、向政府溝通產業對公共政策的評估建議,並主動教育大眾與市場、推廣綠能教育及普及全民對綠電的認知水準。
此外,SEMI能源產業部定期舉辦大型研討會與展會,協助會員即時更新產業動態並拓展商機。 今年,全台最大國際綠色能源盛會「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及「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論壇(Energy Taiwan Forum)」將於2020年10月14至16日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若您有興趣或欲了解相關展會與論壇訊息,請至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