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與企業無不致志合作,為國內能源全面轉型而努力,預計於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與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20%目標。而於此後疫情時代之下,再生能源業者如何配合政策、法規及市場的需求,實現「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社會公平」的核心價值,成為產業關注的焦點。
為持續協助台灣太陽光電產業茁壯發展,SEMI能源產業部邀集國內太陽光電產業鏈代表與政府、研究機構嘉賓齊聚太陽光電委員會活動現場,透過主題演講、議題討論,分享後疫情時代下全球永續企業轉型需求,及國內產業政策最新脈動趨勢,值此促成再生能源產、官、學、研界溝通的最佳機會。
獲邀講師之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截至2020年初,台灣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已超過4.2GW;若要達到再生能源於2025年發電占比20%目標,今年尚需新增近2,400MW的太陽能裝置。著眼此趨勢,林副執行長歸納出今年強勁影響太陽光電產業的三大政策。
太陽光電市場大利多 溫管法修法、綠電憑證交易啟動
受到先前太陽光電案場所引發大眾輿論於生態與社會的爭議,林子倫重申政府「以生態環境為本,綠電加值」的理念;而未來設置量達2MW以上的案場,均應辦理「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導入公民團體參與,並透過事前盤點方法,了解案場是否為敏感環境、物種棲地,進一步找到解決之道。目前,農委會已盤點出較無社會及生態疑慮的4,283公頃區域,可優先進行環社檢核示範。
另一方面,納管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上路已五年,第一階段減量2%目標有望於今年達成。為了順利完成於2025年減量10%的目標,《溫管法》今年底前亦將完成修法,朝向確立部會權責、擴大公共參與,並參考國際碳定價作法,納入汙染者付費機制,搭配減量獎勵完備經濟誘因。
林子倫肯定,2020絕對是台灣電力史上重要的一年。舉凡今年五月「綠電憑證交易平台」首批綠電轉供交易、用電大戶條款推行、國際供應鏈要求...等現象,都將大幅刺激企業購買綠電,預估未來綠電憑證需求將順勢暴漲。再將眼光放遠,為確保供電安全與穩定,台電向民間採購 15 MW儲能系統輔助服務已於今年7月決標,「輔助服務暨備用容量交易試行平台」將於明年順利上路,儲能系統等輔助服務的商機近在咫尺。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
此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預計將於今年八月底公布,草案內容將參考國際作法推動綠色債券,以因應氣候變遷的風險危機。透過相關制度建立,林子倫期待此項政策能協助太陽光電業者以更便捷而友善的方式取得授信融資,引導資金投入綠能產業。
後疫情時代 企業決策需兼顧經濟與環境效益
呼應林子倫對綠色金融的期待,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則說,如要金融市場認可綠色產業的價值,就必須建立企業永續的標準。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已以四項條文清楚定義何謂「環境永續企業」;而歐盟更明定,每發1度電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高於100g,才能視為永續經濟活動。
溫麗琪呼籲,政府應該透過擬定法制措施、經濟誘因,讓企業進行決策時,除了考慮經濟效益,更應將環境外部成本納入考量。中經院使用系統動力方式分析推測,如果半導體產業全都採用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約770億元,帶來的產值與其帶動投資等經濟效益亦為770億,看似無利可圖;但若將二氧化碳、PM2.5等有害物質減量所帶來的環境效益計入其中,則可帶來多達1830億元的效益。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
在後疫情時代下,溫麗琪直指這正是推動分散式電網系統與儲能生態系的最好時機,利用法規改造彈性的再生能源市場,並導入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才能充分喚起企業對環境永續的重視、以及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真正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透過委員會議、線上論壇,以及國際級展會與論壇,SEMI能源產業部加速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尤其呼應520總統就職典禮宣示「加速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目標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綠能中心。10月即將登場的Energy Taiwan,是由SEMI和外貿協會共同打造,全台最完整的國際綠能平台,展示太陽光電、風力能源、氫能與燃料電池、智慧儲能應用等四大特色展區,並集結國內外能源業者買主與技術專家共襄盛舉。同期同地更將舉辦Energy Taiwan Forum,為您帶來9場再生能源主題焦點論壇,更多前瞻綠能趨勢與論壇消息,歡迎關注Energy Taiwan Forum網站!